工作动态
-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二十字方针及其内涵
- 36.国家为什么要设立评估专项经费?
- 35.合格评估的申诉与仲裁如何进行?
- 34.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如何为学校、社会和政府以及评估工作服务?
- 33.什么是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 32.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合格评估工作?
- 31.学校整改工作在合格评估中有何作用?
- 30.如何有效防范和严肃处理高校在评估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
- 29.教育部对评估纪律提出了哪些要求?
- 28.合格评估工作为何强调学校“平常心、正常态”?
- 27.教育部对合格评估结论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 26.合格评估结论是如何形成的?
- 25.专家在评估中是如何考察和进行判断的?
- 24.评估专家应该参加哪些培训工作?
- 23.专家组在合格评估工作中有哪些任务和要求?
- 22.合格评估专家组是如何构成的?
- 21.合格评估指标体系针对艺术类高校作了哪些调整?
- 20.合格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医学类高校作了哪些调整?
- 19.合格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民办高校作了哪些调整?
- 18.为什么强调学校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
- 17.合格评估如何引导新建本科学校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 16.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指标体系中是如何体现的?
- 15.合格评估方案如何引导新建本科学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14.合格评估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
- 13.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有什么特点?
- 12.合格评估是如何实施“阳光评估”并倡导良好风尚的?
- 11.合格评估工作有哪些新方法?
- 10.合格评估工作倡导哪些新理念?
- 9.合格评估中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 8.学校参加合格评估的条件是什么?
- 7.合格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涵是什么?
- 6.为什么要开展合格评估?
- 5.什么是合格评估?
- 4.国际上主要国家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经验和做法有哪些?
- 3.本科教学评估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何作用?
- 2.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主要提出了哪些要求?
- 1.开展高校教学评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专题学习】《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文章强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文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文章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着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叁,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第四,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原文链接: